人民币国际化水到渠成急不得(2)时间:2016-09-25 01:00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来说,如何在保持货币政策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同时,能更好地服务并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如何处理好储备资产、外汇储备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刘志彪认为,加入SDR储备货币后,可能增加经济增长和金融风险防范的难度,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在后面。 长江学者、南京大学[微博]特聘教授刘志彪认为,作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形态,SDR只是账面资产,相对于庞大的美元储备来说,它只是一种补充性储备工具。作为一种储备型账面资产,实际交易并不多,人民币加入这个篮子后,总体规模并不大,因而并不会强制使得各国增加人民币储备,也不可能象美元那样可以作为全球储备货币获得以铸币税为主的巨大利益。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根据自身实际,履行加入WTO[微博]后的相关开放金融市场的承诺,以人民币国际化为目标,稳步加快金融开放,积极审慎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在经过多轮评估后,人民币已满足IMF现存的SDR评估标准。昨天,包括188个成员国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投票结束后,IMF总裁拉加德[微博]的话体现了众望所归:“人民币进入SDR将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这也是对于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在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的认可。 人民币加入(SDR)的货币篮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第一个真正新增的、第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也是第一个按可自由使用标准加入SDR的货币。应该说,这一天来之不易,它标志着将人民币向全球储备货币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这将显著增强各国对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的信心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和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以美元主导的单极国际货币体系长期保持霸主地位,这种格局明显是不对称有弊端的,这个格局不改,那么全球财富管理依旧是不公平的。通过做强自己的金融体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来完善多边国际货币体系,打破单极化的垄断格局是必由之路。 加入SDR储备货币后,并不意味着中国马上要急于提速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无论是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能够避险的一个重要“防火墙”,就是中国货币当局对人民币汇率的主导权始终没有放松。中国领导人最近也多次强调,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要看条件是否成熟,要特别注意开放的有序性。 人民币纳入SDR别急着实现国际化昨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执行董事会在华盛顿宣布,人民币满足了可广泛使用的标准,IMF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子。这一决定将从明年10月1日起生效。这也是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IMF篮子货币的第五个成员。1968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废除金本位而实施美元本位后,次年即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SDR系统,一直为西方国家把握和主导,到今天为止才第一次接纳发展中国家,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个重大转变。 金融博弈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在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强大的货币来推动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需要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国际认可的品牌和技术专利等支持,还需要定价权、谈判主动权、货币主导权,这就需要强大的金融和货币力量。 作为一个拥有全球最多外汇储备的大国,中国必须而且应该拥有更多的自主管理主权财富的主动权。早前,我们通过与贸易往来较频繁国家的货币互换、通过发起亚投行等新型国际金融组织,参与或者推动更广泛的国际金融合作,谋求建立多边合作共赢机制,这都是大国战略和金融智慧的体现,但显然,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日本、俄罗斯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教训启示我们,如果在内外条件不具备时,匆忙去推动金融自由化和本币自由兑换,可能会引发货币和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作为一个大型经济体,这是难以承受之重。金融自由化是一柄双刃剑。在资本市场和资产价格风险防控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监管体系没有理顺的情况下,急于推行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会加大风险管控难度,这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 加入SDR储备货币后,并不意味着中国马上要急于提速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中国货币当局对人民币汇率的主导权始终没有放松。中国领导人最近也多次强调,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要看条件是否成熟,要特别注意开放的有序性。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志龙 免责声明: 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
推荐新闻
新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