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登陆 |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基金 > 基金研报 > 正文

【领航新征程】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学家要解好新时代科学“方程”

时间:2018-01-02 01:01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关键,而基础研究是源头创新。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强、科技强,才能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

光明日报记者 叶乐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领航新征程】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学家要解好新时代科学“方程”

  …………

  他建议,结合国家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深入凝练一批大型科技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将满足国家需求,引领世界,掌握核心技术,又能解决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比如基础材料、器件和工艺问题等。

  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大幅投入。过去10年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从155.8亿元增长到670.6亿元,年均增长率17.6%。“如今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入全面攻坚,更要发挥出科学基金增强源头供给、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引领科学家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难题。”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核科技事业高水平发展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领航新征程】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学家要解好新时代科学“方程”

  科研和经济联系不紧密、长期存在“两张皮”现象。对此,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为了解决校企间需求目标不一的矛盾,卢建军表示,陕西推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需求主体、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由企业联合高校在校园或者校园附近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平台,使大学的教师上完两节课后,可以直接到企业研发中心工作,推动校企的深度融合。此外,要推进转制院所联合高校建立市场化共性技术研发机构,打破封闭,形成全行业服务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科技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书记杭义洪:

  凝聚起创新人才的“强磁场”

  “我们要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上要有新作为。”翟立新表示,还要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上要有新作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重要结点,加快布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形成2~3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世界级的领军企业。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还有一个身份——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是全球地下最深的暗物质探测实验室。这些年,程建平带领团队在地下2000多米的实验室里苦苦追寻“那一束最弱的光”。

  筑巢才能引凤,培育人才需要搭好平台。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模式室主任吴统文看来,重大工程创新平台是留住人才的“好平台”。他介绍,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的重大战略工程,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他以气象领域为例:“气候模式这方面‘十二五’以前基本没有大的项目支持,‘十二五’期间973计划支持了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的研制工作,‘十三五’则支持了更多,科研人员拥有了更大空间和平台。我的体会是,只要是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就不用太担心没有项目、经费。”

  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对这些年国家的人才政策感触很深:“政府更加支持、关注科研人才的引进,像我们引进高端人才,政府有很多政策支持。科研人才不仅在企业有较好的收入,在政策层面,比如住房、小孩入学等都有很好的待遇。”王恩东表示,企业里的研发人员,无论是收入还是发展通道,这些年都越来越清晰。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瞄准国际前沿,研发地球系统模式,模拟更为真实的气候变化。我们将以敢闯敢试的激情和干劲,实现科技创新的新突破。

  对于吴统文的观点,赵忠贤非常赞同,他建议:“结合重大任务,锤炼出一大批人才结构合理、世界一流的科技团队。”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从“两弹”突破的辉煌历史中传承创新基因,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需求中把握创新方向,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中激发创新活力,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凝聚创新力量。以更大的魄力、更大的勇气和只争朝夕的精神,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引擎,实现核科技事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为实现强军梦强国梦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新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我们气候模式研发团队,应该立足前沿,加强自主研究,把国产气候模式带上国际舞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赵忠贤,一辈子都在从事基础研究——探索超导体、开展超导机理研究。“过去五年是科技发展的最好时期,作为科技工作者特别感到兴奋。”他说,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尤其是过去几年成果突出。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

  产学研深度融合要摆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因此还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翟立新认为,应加快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和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打造链接全球创新网络和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关键枢纽,在更高水平上推进中关村国际化发展。

  把国产气候模式带上国际舞台

  高校是科研创新非常重要的阵地,中国有七成左右的科研成果、发明创造来自高校。“我在高校工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程建平说,按照十九大精神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围绕创新型人才发力,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免责声明:
       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意见建议 | 新闻发布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 2006-2022 www.caijx.com 财经信息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  邮箱:18376553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