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投行看好安踏未来业绩 目标价调高至33元以上时间:2017-08-16 12:33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admin
8月15日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公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的业绩,收益较去年同期增加19.2%至人民币73.2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增加28.5%至人民币14.5亿元,每股基本盈利增长24.0%至人民币55.98分。毛利率更首次突破50%的关口。同时,安踏将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同比增长20.6%至港币41分,派息比率为期内股东应占溢利的66.3%。 对于安踏2017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投资分析师持乐观态度,并推荐买入。野村证券认为“安踏17年上半年的盈利能力和高毛利率喜人”,将目标价提升5%至33.7港元。招商国际证券则认为“安踏的多品牌战略行之有效,将巩固其行业领军地位”,维持其“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提升至33.66港元。 安踏15日股价收于29.05港元,市值达779.7亿元。今日上午更是攀升至29.8港元。
多品牌矩阵,全渠道全覆盖拉动增长 上半年,安踏继续贯彻“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4.0战略,集团旗下安踏、安踏儿童、FILA、FILA KIDS、DESCENTE等多品牌,覆盖了从大众到高端,从功能性到休闲体育用品等细分的消费者。安踏店(包括安踏儿童独立店)继续巩固在传统的街铺销售渠道的地位外,还积极提升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等渠道的店铺占比,捷足先登迎合市场消费习惯的改变及人流转移的趋势;安踏也推出第八代店,全新的装潢及商品陈列将为消费者带来新的购物体验。截至6月底,安踏店(包括安踏儿童独立店)共有9,041家,FILA店(包括FILA KIDS 独立店)共有869家,DESCENTE已进驻全国超过10个核心城购物中心,全国共有21家门店。除了经营官方网上商城anta.cn外,还与中国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例如天猫、京东、唯品会等联手,进一步提升了网上交易的表现,安踏ANTAUNI于期内推出,线上与线下实现了很好的融合。 专注商品力,运动科技提升产品价值 2017年上半年,安踏集团进一步强化研发升级,研发项目占销售成本升至5.8%,较去年同期增长1.4个百分点。使安踏旗下各个品牌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具科技含量和差异化的产品。聚集全球优秀设计师的美国的设计中心—LAUNCH也已经全面投入运营,与日本设计中心一道,用国际视野的设计创新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 截止2017年上半年,国家级的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共申请国家专利51项,获得国家专利审批32项,安踏目前拥有授权的专利300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安踏获得持久防泼水剂的使用权,并研发设计为“雨翼科技”的防水系列,于2017年春/夏季上市,成为中国地区领先推出非氟防泼水产品的体育品牌。此外,安踏还建立战略联盟,获得抗菌抑制汗臭功能的相关科技,采用该技术的新面料“银线科技”系列已被运用于安踏品牌的健身、综训及休闲产品,并可应用扩展至旗下其他品牌。安踏还发布了一款搭载安踏全新中底科技平台A-LIVEFOAM动态网跑鞋,以更好地保护跑者的脚踝。 提升品牌力,营销创新增强消费体验 2017年上半年,安踏集团旗下品牌大胆创新:继安踏篮球代言人克莱·汤普森助力金州勇士队勇夺NBA总冠军,为让广大消费者共同享受篮球的魅力,安踏邀请汤普森与中国的消费展开了为期30天的大型消费体验活动——“要疯”中国行走遍12个城市,活动直播观看总人数超过3,000万,相关微博话题阅读更多达7,700万,成功打通了线上线下渠道,为安踏篮球产品带来了非凡的消费体验。 同时,旗下FILA品牌于今年1月推出BLUE LINE系列,进一步扩大消费群体。FILA也大胆创新跨界合作,与美国潮流品牌Staple合作,在中国推出Staple X FILA产品系列,同时新一季的跨界Jason Wu X FILA系列,更为消费者带来富有FILA风格的个性化产品。 全速推进2020战略,剑指2025千亿目标 2017年伊始至今,安踏集团全速推进2020战略:至2020年,安踏计划实现集团销售流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安踏销售流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中双位数,FILA销售流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销售数量方面,鞋类销售量目标达到1亿双,服装类销售目标超过1.3亿件。在渠道方面,店铺数量将超过11,000间,而电商占零售流水的比例达到20%。预计2017年全年流水有望突破300亿人民币。另外,安踏也将继续寻求收购机会,加强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以实现2025年的千亿飞跃。 安踏体育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表示:“2017年是安踏集团全面实施2020战略的第一年。我们成功地运用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策略,在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方面取得突破,为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还来出色回报。上市十周年是一个新的起点,展望未来,中国体育用品产业预计在2025年达到7万亿的规模,我们将借助政府大力支持体育行业的发展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契机,在中国体育产业的黄金新十年持续保持领先。” 免责声明: 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
推荐新闻
新闻排行
|